2025年1月20日

世界上最早的數位錄音之一,陳燮陽1972年訪日《白毛女》檔案錄音由Janus Classics修復並母帶重製

blog-feature-image

本次出版的唱片為1972年陳燮陽大師33歲時率上海舞劇院訪問日本的珍貴現場錄音。在此之前,這份珍貴的錄音僅被當作檔案保存,除了當年經歷訪日的藝術家外鮮為人知。

作為錄音技術上的先驅,為了彌補模擬錄音技術在精確性、頻響範圍與動態極限、多通道下的操作便利性等方面的缺陷,日本NHK的研究機構在1967年製作了第一台使用PCM數位技術的錄音設備,能以12-bit 30kHz的規格錄製音訊。經過兩年的實驗,這套系統被繼續完善,在1969年進化為以13-bit 32kHz的規格錄製雙通道立體聲音訊。日本天龍公司的音響工程師們在1971年使用了這套系統錄製了兩套唱片,分別為爵士薩克斯大師Steve Marcus的專輯《Something》(日本哥倫比亞NCB-7003)和日本實驗打擊樂演奏家山下勉的專輯《The World of Stomu Yamash’ta》(日本哥倫比亞NCC-8004),它們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數位科技的商業錄音。此後,天龍基於使用這套系統的實踐經驗,開發出了著名的DN-023R八通道數位錄音系統,以13-bit 47.25kHz的標準將數位音訊使用四磁頭VTR視訊錄製設備的黑白模式記錄在開盤錄影帶中。第一張使用這套系統的唱片在東京錄製於1972年4月24-26日(日本哥倫比亞NCC-8501),為斯梅塔納組演奏莫札特兩首弦樂四重奏(K 458和K 421),於該年10月和另外六張不同風格的新錄音一起正式出版為黑膠唱片。

陳燮陽大師的這版《白毛女》是在訪日期間的1972年8月現場錄製,由於此次巡演有著極為重大的歷史和政治意義,日本方面專門啟用了當時作為音頻技術最前沿的DN- 023R系統進行錄音製作,並在巡演結束的8月底迅速將黑膠唱片(編號為TD-3021/3022,並非普通商業錄音所用的NCC開頭)製作完畢,贈與陳燮陽大師和部分隨行成員。因此,雖錄製日期晚於10月出版的七張中的半數,卻是最早使用天龍PCM Digital技術錄製並製成唱片的錄音,其背後的價值重若丘山。在此後的五年中,天龍公司使用DN-023R系統在世界各地錄製了諸多至今仍被樂迷們津津樂道的各類古典和流行樂唱片,PCM Digital技術下精巧、清亮的音色和對大動態的高容忍度讓這些錄音和與直到70年代末期乃至80年代前期才逐漸擁抱數位錄音技術的歐美廠牌相比有著明顯的區別,而本次出版的《白毛女》可以算是開啟了數字錄音時代的一把鑰匙。

1

這次的轉錄母盤來自陳燮陽大師和當年一同訪日的樂隊中提琴家陸洪元先生的私人收藏,經過仔細的專業清洗後,保存優異的母盤質量在多次使用不同設備的試聽下顯露出清晰的聲音。 Janus Classics的專業音響團隊在仔細分析聲音特色後,決定結合當代頂級的轉盤與上世紀6、70年代立體聲黑膠唱片黃金時代的優秀唱臂和唱頭作為轉制的基礎,同時使用最新的旗艦級A/D設備以32bit 192kHz的超高規格進行數位化。這種新舊結合不僅保證了錄音中原有的時代特色被保留,也進一步優化了數位訊號的精確度,最大程度的避免了任何動態上的遺失。在將兩套母盤數位化後,選用了保存最為完好的部分使用Janus Classics被海內外樂迷稱讚不絕的32bit頻譜修復技術 (spectral restoration) 進行音頻修復,譬如:在不損害高頻信號的情況下,黑膠母盤固有的針音和雜音被徹底消除,底噪被控制在完全可以接受的範圍,早期數字錄音技術由於通道數受限導致在《白毛女》的數段大編制合唱時產生的一些失真也得到了解決。同時,這份現場錄音的歷史特殊性使得觀眾席有異常多的噪音——這些經常打斷音樂流暢度的元素——也在修復過程中被削弱或清除。

此後便是母帶重製 (remastering) 的過程。經過近200小時、如考古般的對每一幀音樂嚴格監聽並使用專業硬體與軟體上進行調整,左右聲道的平衡得到改善,各個樂器聲部、獨唱、合唱的定位更加明確,在杜絕任何人工殘響「添加味精」的前提下仔細地將聲場自然化,讓響度符合現代音訊製作的標準。母帶重製後,在陳大師的指揮棒下,時常出現的民樂器和作品中豐富的打擊樂流露出五彩斑斕的色彩,整齊劃一的弦樂與嘹亮高昂的獨唱遙相呼應,甚至連一切包括鞭打聲、舞者腳步聲、槍響等舞台上的細節都躍然亮相在聽者面前,整部作品的戲劇性張力得以完全展現。

為了將這份在藝術角度、錄音發展和歷史意義三個方面都很重要的珍貴演繹毫無保留的呈現,新唱片將以黑膠與CD兩種形式同時出版。對於二者孰優孰劣的爭論雖持續多年,但這並無實際意義。本次的黑膠母盤在美國的專業工廠中製作,CD使用的母帶也經過精心壓制。聆聽前者,可以感受到高碼率音頻賦予模擬介製的獨特現場感,而欣賞後者則可以於更便利的條件下享受被最前沿技術重製後精妙的聲響。在沉睡了超過半個世紀後,這份世界上最早的數位錄音之一終於和世人見面,這不僅是對陳燮陽大師數十年藝術生涯的致敬,更是對那個時代中國音樂先驅們的獻禮。

1

讓我們一起創造音樂。